图片
前言
在华夏文明的星河中,青龙游弋、凤凰涅槃、饕餮怒吼、貔貅吐财……
事实上,这些神话生物早已超越传说,成为华夏宇宙观与精神图腾的具象符号。
具体来说,以四大神兽、天官五兽(五灵神)、六大神兽、五大瑞兽、四大凶兽的谱系,构建起一套融合天文、道德与信仰的宏大体系。
至今,它们仍在中华文化的血脉中奔腾不息。
图片
图片
四大神兽:星宿崇拜中的宇宙秩序守护者
四大神兽并非凡兽,而是远古先民仰望星空时,将浩瀚银河凝练成的四象神明——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。
它们是天之四灵,更是宇宙秩序的化身。
1.青龙盘踞东方,蛇身金鳞搅动云雨,掌控春生之力。
其形象融合蛇身、鹿角、鹰爪,是帝王权力的至高象征。
2.白虎镇守西方,白毛黑纹如霜雪,主掌秋收肃杀。
这只战魂之兽,烙印在军队旌旗之上,以勇猛捍卫人间正道。
3.朱雀浴火南天,羽翼燃烈焰焚尽黑暗,昭示夏长光明。
它衔日重生,将“凤凰”的神格升华至太阳之境。
4.玄武蛰伏北冥,龟蛇交缠藏阴阳玄机,执掌冬藏智慧。
其甲背星图暗合天道,道家视其为长生与悟道的秘钥。
它们从二十八宿中诞生,以方位、季节、五行编织出一张贯通天地的巨网,让飘渺宇宙在人间有了坐标。
四象本来就是四方的守护之神,《三辅黄图》称,苍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,天之四灵,以正四方。
即左青龙、右白虎、前朱雀、后玄武,四大灵兽镇守东西南北四宫,辟邪恶、调阴阳,为四方之神。
图片
天官五兽(五灵神):皇权与大地中枢,五行至此圆满
天官五兽,也称五圣兽、五方灵兽、五灵神。
天之四灵(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)源自上古星宿崇拜,分镇东西南北四方,构建宇宙时空坐标。
黄龙作为中央土德之灵加入后,形成“天官五兽”体系:《淮南子》载“黄龙入藏生黄泉”,象征皇权与大地中枢,五行至此圆满。
图片
五行思想的体现将黄龙看做是五龙之一,按照古籍记载,黄帝及大禹可能都是黄龙的化身。
黄龙有四大神兽之外的“第五灵”甚至四灵之长的说法,一般所说的中央黄为土,就是说的黄龙。
黄龙在古代是皇权象征,在九龙壁上可以见到黄龙。
某些人认为黄龙的这个地位已经被瑞兽(黄麟)替代,也有人将二者同等看待。
但实际上,黄麟作为麒麟的一支远远无法与黄龙相比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有人提出黄龙即是黄帝时期的应龙,他们的共通之处既是地位要远高于普通龙类。
图片
知识延伸:五灵神非五灵,勿要搞混
五灵是中国古代民间传统瑞兽,即麟、凤、龟、龙、 白虎五者。
《杜预春秋左氏传序》:麒凤五灵,王者之嘉瑞。
也有“龟、龙、麟、凤、驺虞之类也,世所谓王者之嘉瑞”,将驺虞取代白虎与礼记四灵并论为五灵。
《疏》:“麟、凤与龟、龙、白虎五者,神灵之鸟兽,王者之嘉瑞也,独举麟、凤而云五灵,知二兽以外,为龟、龙、白虎。”
图片
六大神兽:覆盖天、地、人三界,华夏宇宙观的终极图腾
当创世龙神——应龙介入,天官五兽(五灵神)格局便升维为六大神兽。
应龙是中国最初的雷神、雨神 ,是掌管四季、山河的神明 。
其也是远古神话传说中“集创世、造物、灭世三位一体的巨神” ,被古人赋予了“创世神”和“造物神”的尊称 。
图片
其被册封“顺天佑畿辅时应龙神”的尊号,是主宰天下的神物。
桐柏一带传说盘古出生于一枚龙蛋,由应龙抚育出生 。
应龙非星宿所化,而是更古老的先天龙族。
《山海经》称其“处南极,杀蚩尤与夸父”,双翼展开遮蔽日月,曾助黄帝定九州、帮禹王导洪水。
至此,四大神兽——天之四灵执掌方位秩序,黄龙镇守大地中枢,应龙司掌创世伟力。
六兽以神性覆盖天、地、人三界,成为华夏宇宙观的终极图腾。
图片
五大瑞兽:华夏祥瑞文化的核心图腾
当龙腾四海、凤鸣岐山,祥瑞之兽便承载了民族对美好的极致想象。
五大瑞兽中即龙、凤凰、麒麟、貔貅、龟为尊。
1.龙变幻于云涛,马首蛇身聚九兽精华。
它从仰韶蚌塑龙到帝王衮袍,终成“龙的传人”之魂。
2.凤凰自火中重生,五彩覆体非梧不栖。
从殷商玄鸟到后宫金钗,它衔来德政与爱情的吉兆。
3.麒麟踏祥云而至,麋身牛尾不折草木。
孔子泣麟喻礼崩,此“仁兽”成为儒家道德的理想载体。
4.貔貅踞财门怒目,独角卷尾吞金纳银。
因其“有嘴无肛只进不出”,从天庭守卫蜕变为招财第一灵兽。
5.龟,龟背的纹理宗密,中国人一直信任,龟暗藏着天地的机密。
因此它也成为一种神秘而储藏着丰盛的文化内涵的动物,象征长寿、祥瑞、富贵等。
图片
四大凶兽:人性暗面的神话投射
与神兽的秩序相对,饕餮、混沌、穷奇、梼杌四大凶兽,则是舜帝流放四凶族怨气的凝结。
一般认为,它们以兽形喻人心之恶。
1.饕餮,蚩尤断首所化,青铜器上巨口獠牙的图腾。
它“有首无身”,吞天噬地终自毁,是贪欲的永恒警钟。
图片
2.混沌,状如黄囊而无面,六足四翼舞于昆仑。
它遇善则暴,逢恶则从,《庄子》中七窍凿而混沌死,隐喻对自然的摧残。
3.穷奇,牛身猬毛声如嗥狗,飞临争端之地,专噬正直者之鼻。
此兽颠倒是非,是背信弃义的具象化。
4.梼杌,人面虎足搅乱西荒,尾长一丈八尺扫荡山野。
其名“傲狠”,乃颛顼不才子所化,成为顽固凶暴的代名词。
它们源自《山海经》、《神异经》的荒诞记载,却在《左传》中被转化为道德寓言,让兽性映照人性深渊。
图片
后语
千年流转,神兽图腾早已深植华夏肌理:青龙白虎守护道观飞檐,貔貅蹲踞商贾案头,饕餮纹烙于国宝重器……
从《山海经》的诡谲记载,到现代银行门口的瑞兽,这些生物以神性、凶性、灵性三维,构筑起中国人理解宇宙、警示自身、寄托希望的完整体系。
当大家在博物馆遇见一尊商周饕餮纹鼎,或抚摸祖传貔貅玉佩时,触碰的不仅是古物,更是中华文明基因的活态传承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的杠杆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