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庆后老爷子走了一年多,娃哈哈这潭水非但没静下来,反而搅出了更大的漩涡。 谁能想到,宗馥莉刚接棒"长公主"的位置,三个拿着美国护照的年轻人突然杀出来,拍着胸脯说要做宗庆后的亲骨肉,张口就要分21亿美元信托和股权。 这事儿闹得香港高院都动手了,直接冻了宗家在汇丰银行的18亿资产;杭州中院也在紧锣密鼓做DNA鉴定——合着这出"豪门恩怨",连亲子鉴定都用上了?
《华尔街日报》都盯上了这事儿,说这三个美籍宗姓人请的是国际大律所Baker McKenzie,专门处理跨国遗产官司的主儿。 听说他们母亲是娃哈哈前高管杜建英,比宗庆后小21岁,当年在公司里跟"二把手"似的,现在还攥着职工持股会24.6%的股权表决权。 这水啊,越趟越浑。
要说宗馥莉头疼的,可不是那21亿。 钱这东西,分出去点还能再赚。 可要是股权被分走,她在董事会说话的分量可就轻了。 宗庆后给闺女留的29.4%股份,看着挺实在,实则拴着两根"绳子"——一边是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控集团手里的46%国资股,另一边是职工持股会的24.6%。 这三股拧成的绳,本来靠宗庆后的威望勉强捆着,现在他一走,绳头全松了。
要是真确认有七个子女,那股权得切成七八瓣儿,每块儿连5%都不到。 再加上杜建英手里那24.6%的表决权,这哪是分家产? 分明是有人想把娃哈哈的"方向盘"抢过去。
可这事儿哪是单纯的家务事?往深里挖,藏着更扎心的问题——国资是不是被"悄悄搬空"了?
得从1999年说起。 当年为了甩开达能的合资包袱,娃哈哈跟杭州市政府搞了混合所有制改革。 国资拿46%当大股东,宗庆后父女加职工持股会占54%。 国资要政绩要税收,不管具体经营;宗家要绝对控制权,职工要分红吃饭。 宗庆后凭着个人本事,把这盘棋下得风生水起:国资批贷款一路绿灯,银行抢着放款,工人拿着"干股"年年有奖金,日子过得挺美。
可这"美"底下藏着窟窿。 国资当了15年第一大股东,愣是没拿到过一分钱分红,累计35亿利润就这么"蒸发"了。 钱去哪儿了? 宗家早布了个"暗棋"——宏胜系。
这宏胜系是宗家全资的"影子帝国",二十多年间攒了200多家公司,把生产、包装、物流、原料、渠道全攥手里。 外人看娃哈哈集团年报上七八百亿的营收直咂舌,可真正赚大钱的买卖,全记在宏胜的账上。 到2022年,集团的净利润连宏胜的零头都赶不上。
更绝的是"腾笼换鸟"。 2018到2025年,张家口、福州、长沙的生产线陆陆续续关停搬迁,对外说设备老化成本高,实则是给宏胜的新厂腾地方。 左手关自家厂,右手建自家人厂,把国资参股企业的产能和市场,全挪到宗家100%控股的公司里。
连代工都不让集团沾边儿。 今年娃哈哈纯净水找今麦郎代工,签合同的不是集团,是宏胜系的全资公司。 代工费含税才0.185元一瓶,这利润够集团喝一壶的,可钱全进宏胜兜里了,集团就落个"销售额"的虚名。
最狠的是"品牌搬家"。 今年二月,宗馥莉把387件"娃哈哈"商标提交过户,想转到自己控股51%的杭州娃哈哈食品公司。 这要成了,集团得反过来给体外公司交品牌费。 好在被国资董事一票否决,不然"娃哈哈"这金字招牌真成别人的了——要知道,这仨字儿可是宗庆后用三十年心血堆起来的,消费者认的是"娃哈哈",不是哪个公司。
那国资股东咋一直当"冤大头"? 说穿了是各取所需。 国资图的是杭州的GDP、招商成绩单,宗庆后扛着上下游谈判的苦,职工拿着"干股"分红,地方拿了税收和就业,这日子过得也算平衡。 这种"默契"在国企混改里不少见,就像俩人搭伙过日子,你管做饭我管打扫,表面上和和美美。
可宗庆后一走,这平衡就打破了。 宗馥莉接手后,动作越来越急:关工厂省成本,裁老员工减开支,在外面扩建新厂。 杭州财政局的人坐不住了——就业人数往下掉,地方税收也少了,这不是明摆着"掏空"吗?
三个美籍子女的起诉书,更是把盖子掀了个底朝天。现在不光是家里的事,连娃哈哈的生意都受影响了。 全国工商联饮料业商会调研说,今年7月已经有3个省的代理商暂停进货,理由直白:"怕股权乱了,供货不稳。"要知道,宗庆后当年跑断腿建的经销商网络,可是娃哈哈的命根子,这还是头一遭出这种事儿。
杭州市上城区财政局的人最近也坐不住了,跟媒体说"天天接投诉电话,已经成立专班处理"。 这专班可不是吃素的,八成要查那35亿没分红的利润,还有这些年通过关联交易转走的钱——这账算下来,可不是小数目。
现在的局面,就像一桌麻将突然起了争执。 宗家想保住自己的份额,老员工想稳住退休金,国资想把该拿的拿回来。 表面是分家产,底下是国有资产保护、家族企业传承、现代公司治理的大问题。
宗馥莉现在头顶三座大山:DNA鉴定的结果还没出,股权分割吵得不可开交,国资专班又盯着账本查。 她当年被称作"铁娘子",现在要过这道坎儿,怕是得掉层皮。
这事儿闹到现在,谁也没占到便宜。 三个美籍子女为了钱撕破脸,宗馥莉为了控制权焦头烂额,国资为了挽回损失忙得脚不沾地,最惨的还是消费者——万一哪天真闹到品牌易主,以后喝的"娃哈哈"还是那个味儿吗?
说白了,这就是个"共富蛋糕"切不好的教训。 当年宗庆后用个人威望把各方绑在一块儿,现在他走了,没了这个"主心骨",藏在暗处的矛盾全冒出来了。 这事儿能不能妥善解决,不光关系到娃哈哈的未来,更给所有混改企业提了个醒:股权设计不能只靠人情,制度才是最牢的绳子。
现在就等着看,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"遗产大战",最后是宗家守住基本盘,还是国资收回控制权,或者三个美籍子女拿到应得份额。 但不管咋样,娃哈哈这艘曾经承载着无数人记忆的"饮料航母",已经在风雨中飘摇了。
股票的杠杆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